昨夜睡前讀了《白鯨記》第四章(中間隔了四章哈利波特),又是完全不同的感覺。鯨魚、捕鯨者、鯨魚與捕鯨者各自的社會關係,都描述得很精彩。

裴廓號遇上龐大鯨群的時候,魁魁格與斯塔布承著標槍標到的鯨,一路闖入鯨群的中央,弱小而安逸的母鯨和幼鯨。捕鯨者與懵懂幼鯨接觸,並在這種安逸祥和的氣氛中,洗去一切殺戮的氣息。我原本還擔心,捕鯨者會不會就去逮一條母鯨,結果沒有,大家就呆呆地看著,融化了。讀在這個時候與捕鯨者心情很一致,不忍去攪擾當中的寧靜。孕母與幼雛是最人類天性中最不忍傷害的,之前也看過類似的網路文章,可愛的模樣,激發他人保護的欲望,增加幼體的存活率。

捕鯨者從巨大鯨群中離開,只在幾隻傷鯨身上留下記號。水手們在裴廓號上對有主鯨與無主鯨的討論很有意思,亦有對世界的反思與諷刺意味。有主與無主,就是將鯨魚打傷或殺死的Credit誰屬的問題。斯塔布說了法官的判抉,但水手們都覺得,將鯨砍傷的也應得到一半的獲利。序言中提到,《白鯨記》最初出版時並不引起注意,原因可能是這本小說與當時美國清教徒思想相背,諷刺他們是搶奪的殖民者,是強權強勢的後來者,為了私利而將原居者趕走。我想,後面應該還會讀到類似的話語和驚喜。

後來,裴廓號遇到的法國船致號也十分有張力。船後拖著2條臭氣薰天的鯨屍,水手們非常受不了,但第一次出海的船長持不肯放。英國人大副邀請斯塔布上船幫忙勸告長,斯塔布胡扯一通,任由大副說他自己想說的話,最後大家都愉快地散去,裴德號則在瘦小的鯨屍中找到了龍涎香Ambergris)。這個段落寫得很聰明,斯塔布先用鯨油來試探英國大副,發現他壓根兒不知道龍涎香的事。而法國船長很可能是知道的,因為他出船前原本是造香水的,龍涎香是重要材料,而且他出海很可能就是為了要得到龍涎香。最後英國大副編造了死鯨會使人染病而死的謊言,讓船長決意要放棄鯨屍。我只能說,這條船真是沒好下場啊,為了龍涎香下海的船長,沒招到懂得龍涎香的水手。

《白鯨記》中描述的採龍涎香過程,似乎與現代記載有些出入,小說中說是在胃裡,在鯨屍臭氣中發出異的香氣;但目前所見資料是在腸內,乾燥後才會發出香味。不追究作者在海上的日子有沒有實際遇過這個情節,但我相信這些事必然會在海上一傳十、十傳百,相遇的捕鯨船必定會分享這個好消息才是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棕櫚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